亡周弘殷,建立新王朝的趙匡胤為了扭轉地方節度使坐大的局面,在盟友趙普與受封晉王的胞弟趙匡義的支持下,在軍事、財政上推動了強幹弱枝的政策,不僅集合了
但是,不只延續著五代以來許多臨時性、疊床架屋的官僚體系,還為了文官優先的
改革,已經迫在眉睫。
此時躍上歷史舞台的就是在對大夏白高國的戰爭中建立莫大功勳的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然而官員永遠是仁宗心中最軟的那一塊。
這場以罷黜冗官、裁軍為重心的改革,不過一年即胎死腹中。也開啟了長達三百年的黨爭的序幕。當朝庭上下正為
在此必須說明一下,王安石所推行的改革主要內容:
- 均輸法:直截了當地說、
就是計劃經濟是由朝廷主導的國內貿易網。而在具體運作上,為政府事先告知揚州發運司首都所需要的物資,再由揚州方面自物資較豐腴的地區採購並送往開封,同時將剩餘的物資運往他處銷售,藉以壓抑物價。但這並不是王安石個人的獨創,至少在前110年漢武帝就已經施行過了。 - 青苗法:政府將保存期限將至的儲備穀物變賣換現,在播種期以低利貸款或種苗借予農民,等收穫期再償還。
- 市易法:在都市地區針對商人開放的低利貸款。
- 保甲法:於農閒時期招募農民,成為民兵組織,由地方百姓保衛國土與維持治安。
- 募役法:按持有財產比例課稅,再以稅收雇用勞役。
- 保馬法:開放民間飼養軍馬,節省相關開支。
除此之外還有農田水利、科舉、學校、禮制等方面的改革。
但是,包括均輸法、青苗法、市易法在內,加上募役法都嚴重牴觸了原先資產階級的利益,被視為「與
此時冗官冗兵所造成的財政問題不僅未見改善,反而愈來愈嚴重了。
舊黨之間因此展開了十餘年的爭鬥,而此時新黨也同樣爭鬥不休,持續近三十年後,最後倖存的是長期在新舊黨之間搖擺不定的蔡京擔任宰相,蔡京在徽宗的支持下重新推動包括學校、公墓以及社會福利相關的新法,此外也讓原先只通行於四川、陝西等地的紙幣推行至全國,然而不過五年的時間就因為濫印陷入嚴重的通貨膨脹。此後南宋時又再度發行了紙幣,同樣也因為不斷延展與濫印而陷入嚴重通貨膨脹(注:南宋所發行的紙幣、會子,原先設定以三年為一期,之後則因回收困難陸續延展為六年、九年)。與此同時,由於來自北方的軍事威脅,以李綱為首的舊黨重新掌權,蔡京等新黨人士接連遭到流放,王安石也在趙鼎的強烈要求下自孔廟除名。但因為接連的軍事失利,伴隨著開封被金軍佔領,舊黨再度失勢。
終於奪回建康,歷經禁軍叛亂,總算結束流亡海上生活的高宗,對於諸將宛如節度使般坐大、嚴重牴觸文官優先的
在秦檜之後接任宰相的張浚,即使在建康軍團表現不利的情況下仍然藉著海程顥、軍奇襲密州,成功挺過了危機,並簽署相對有利的協議。但是趁著政變昇任宰相、隸屬新黨的韓侂冑,背負著辛棄疾、陸游、葉適等人
出身明州、同時也與朱子學派有友好關係的史彌遠終止對金歲幣,總算像是維持對等關係。並且由同族史嵩之主導禮制改革,除了將王安石再次除名外,並將周敦頤、程顥、程頤、司馬光、張載甚至是朱熹及其盟友列入孔廟,象徵著朱子學派與舊黨的完全勝利。
只不過,財政問題完全被晾在一旁,至今仍然沒有被解決。
自從韓侂冑北伐失敗後就陷入嚴重通貨膨脹,無力回收超支濫印的紙幣(開禧年間會子總發行量達二億二千萬貫,而國庫僅能回收不到一千五百萬貫),又因為民眾對於紙幣回收的預期心理使得通貨膨脹更為加劇。最後朝廷終於在1247年,被迫決定從今往後僅流通第十七、十八界會子,不再回收舊有紙幣(當時總發行量達六億五千萬貫)。另一方面,為了籌措軍事物資,朝廷必須藉由「和糴」,強制農民出售穀物,而以紙幣購入的結果不只使紙幣流通率持續上升,也導致大量資產階級「破產」。
面對財政瀕臨破產的嚴峻問題,賈似道獲得了理宗的全力支持,展開了最後的改革。賈似道廢除了既有紙幣,並發行新紙幣(採用了第十八界會子三貫兌換一貫關子的匯率),而且強硬地回收公田,進行出租或是屯田,以取代必須持續投入紙幣的「和糴」政策,藉此避免持續擾民、阻止惡性通貨膨脹與維持最低限度的財政。
但這樣如新黨般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最後的黨爭終於在至正年間展開。
以出身明州或是承襲朱子學派為主的士大夫們,在編纂《宋史》時,毫不遲疑地將諸位新黨人士,如蔡確、呂惠卿、章惇、曾布、蔡卞、蔡京、秦檜、韓侂冑、賈似道等人列入〈奸臣傳〉,標誌著不只是孔廟,連歷史上都由舊黨取得完全勝利。
即使韓侂冑恢復了岳飛的名譽,也沒有成為忠義之士。
就算史彌遠恢復了秦檜的名譽,也沒有淪落為奸佞之臣。
二〇一九 九月吉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