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8日 星期五

1269年至1279年的東亞局勢

1269年,席捲世界的蒙古風暴乍看之下已然靜止,實際上現在才正要開始!
蒙古所建立的「novus ordo seclorum(注:拉丁語,意思是世界的新秩序)」將會持續近一世紀,而在歐亞大陸中心部,即使橫跨當時人類所知的文明世界的巨大聯邦早已瓦解,蒙古的秩序仍然維持至18世紀,直至英俄勢力進入為止。
1269年,三別抄軍(注:相當於日本的幕府的武人政權,當時的掌權者是樞密副使林衍)透過煽動民眾示威政變廢黜了親蒙古的高麗大王王禃,改立反蒙古派的安慶公王淐。王禃流亡江華島後,即使其地位只有蒙古承認高麗大王的名義向蒙古求援。
這不僅僅只是觸犯了蒙古所欲建立的「novus ordo seclorum」,蒙古絕對不會放過襲擊同伴的人,至少在他們分裂傾向還沒很明顯的時候。
奇怪?這個狀況好像在哪裡見過?
在蒙古的猛攻下,武裝暴動的產物武人政權迅速潰敗,三別抄軍向珍島撤退,仍拒絕承認位於開城的王禃的地位。1271年,三別抄軍向鐮倉幕府求援,但卻遭到無視。然而,卻讓蒙古認為日本與這起武裝暴動政變有所牽扯。
參與出兵高麗的蒙古軍仍屯駐於朝鮮半島沿岸,並派遣女真出身的秘書監趙良弼出使日本太宰府,但卻遭到軟禁,並且驅逐。



與此同時,仍與蒙古處於實質戰爭狀態的南宋朝廷,正飽受學生運動抗爭所苦。
抗議的訴求是反對太師賈似道與蒙古間的黑箱作業臨安府方面對大朝(注:宋人對蒙古的尊稱,蒙古時代也依舊使用)的軟弱態度。
嗯?這個狀況好像在哪裡見過?
就在1271年,幾乎與武裝暴動的產物三別抄軍全線大潰的時間相同,作為南宋主力、總數10萬人的水陸聯合精銳部隊在襄陽南郊全軍覆沒。然而大部分的部隊並非遭到蒙古軍的直接攻擊,而是被驅往長江至黃河間的空白障蔽後因飢渴而死。那是在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時,由於異形軍涅洛伊的襲擊南宋與大金的長年戰爭所形成的荒漠。
任何一個思緒正常的人都應該已經意識到――
南宋已經沒有足以抗衡蒙古的戰力了。
因此南宋高層內部幾乎就像某位總統最後的十二天的那些高層一樣對眼前的危機無能為力,完全放棄思考,沉溺於玩樂之中,只剩下總統閣下自己少數的幾名官員、武將及太學生仍不放棄與蒙古交戰。
佔據岳飛的家以國子監(注:岳飛於臨安府的宅邸,在其死後被南宋政府改為國子監的太學生宿舍,同時行政單位也遷移至此)為居所的太學生所引發的學生運動抗爭正如火如荼著。

1273年,襄陽與樊城總算終於被蒙古攻陷。
抱持著以往漢民族軍隊彼此交戰時的慣例隨時會被處死的覺悟的呂文煥晉見了大蒙古國皇帝忽必烈,忽必烈不但沒有怪罪他,反而對他說:「讓你死在這裡太可惜了,如果想大鬧的話就背著蒙古的名號大鬧一場吧!成為我的夥伴吧!
呂文煥與其部下痛哭流涕,襄陽的一切沒有絲毫改變,他們決意誓死效忠蒙古
1274年,為了徹底解決三別抄軍的問題,以及牽制支持南宋的日本,以高麗部隊為中心的蒙古軍(注:雖然習慣上統稱為蒙古軍,但此時的蒙古並非民族名,而是國家的稱呼,因此成員並非單一民族。另外,蒙古軍在出征時,名義上會由蒙古人擔任總司令官,實際上的指揮則由參謀負責,而參謀不一定是蒙古人)向日本發動攻勢,並在神風來襲達成戰略目的後決定撤退。
同時刻的南宋方面,就如同蒙古在「伊朗之地(注:指阿姆河到埃及之間的地域,一般以蒙古所征服的部分為東方,未被征服的部分則為西方)」所做的一樣,各軍區司令陸續向蒙古倒戈,參與向臨安府的行進。
臨安府內的學生運動抗爭終於使南宋政府屈服,總統閣下賈似道主導的無意義的反攻果不其然的失敗。賈似道被罷黜,學生運動抗爭的主導者陳宜中升任右丞相,當即主張對蒙古發起攻勢,但什麼成果也沒有得到!
此時除了臨安城內的軍隊外,幾乎全數都已效忠蒙古。陳宜中無法調動軍隊,也無法相信軍隊
主導另一批太學生運動抗爭的劉九皋佔據皇宮前廣場伏階上書指責陳宜中誤國。
1276年,蒙古軍幾乎毫髮未傷地抵達臨安府。陳宜中、張世傑、陸秀夫趁著城內士兵引發的騷亂挾持帶著皇室成員出逃。
蒙古軍進駐失去政府的臨安府,於短短一天之內恢復城內秩序。
南宋實質上滅亡。
1279年,以阿克西斯崖山為根據地的迪拉茲艦隊(注:《機動戰士鋼彈系列》中,擁戴年僅4歲的米妮芭.薩比,企圖復興吉翁公國的吉翁軍殘黨)張世傑艦隊在蒙古艦隊完全無視連環船攻略法以全炮門開火擊沉。


二〇一四 三月吉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